。经过反复的勘察与深思熟虑后,他大胆地提出了规划新河道引流的想法,试图从根源上解决洪水肆虐的问题。
然而,这个想法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物资短缺便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修筑新河道需要大量的石料、木材等物资,可当地的库存早已在洪水的猛烈冲击与前期紧张的抢险过程中消耗殆尽。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无情地卷走了大量用于储备物资的场所和物资,仅存的些许也在抢险中被用尽。周边地区的物资调配同样面临着巨大阻碍,由于洪水导致道路严重受损,或被淹没,或被冲垮,运输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使得物资无法及时送达。这一困境犹如一座巍峨的大山,横亘在新河道修筑的艰难道路上,给工程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劳力不足也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经过洪水的凶猛侵袭,许多百姓受伤惨重,生病的人数也不断增加,能够投入到抗洪工作中的劳动力变得十分有限。这无疑给新河道的修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使得工程进度一度陷入僵局。
首先面临的就是物资短缺的问题。修筑新河道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石料、木材等物资作为支撑。然而,当地的库存早已在洪水的肆虐以及前期的抗洪救灾中消耗殆尽,周边地区虽有一定的物资储备,但由于洪水导致的交通受阻,道路泥泞难行,运输工具也多有损坏,物资根本无法及时送达。
看着眼前这堆积如山的难题,林墨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深知,物资是新河道修筑的基础,若不能解决物资问题,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于是,他一方面迅速派人四处寻找可用的物资,无论是废弃的房屋木材,还是河边的零散石块,亦或是其他一些能够用于修筑河道的材料,都被一一收集起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在林墨眼中都是宝贵的资源,它们汇聚在一起,为新河道的修筑提供了一份可能。
另一方面,林墨加急向朝廷上书。在奏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灾区的严峻情况,包括洪水的凶猛程度、堤坝的损坏状况、百姓的受灾情况以及当前物资短缺的紧迫性等。同时,他还明确地列出了所需物资的种类、数量等详细清单,请求朝廷能够尽快支援。他深知,朝廷的支持对于灾区的救援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得到朝廷的有力支援,才能更好地解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