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官复原职后,满心想着尽快重启那些对大明发展至关重要的改革计划。他日夜伏案,仔细梳理着之前的改革思路,准备在朝堂上提出一套更为完善的教育改革方案,期望能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新式学堂,培育出一批精通科学、技术与外语的实用型人才。
然而,就在林墨为改革积极筹备,满心憧憬着大明能在新式教育的滋养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时,意外却如汹涌的潮水般接踵而至。一封加急的六百里快报,从遥远的北方边境火速传至京城。快报上的内容触目惊心:鞑靼部落不知为何突然举兵南下,大批精锐骑兵如乌云压境般陈兵于大明边境。他们的营帐连绵不绝,军旗在寒风中烈烈作响,尽显嚣张跋扈之势。这一消息瞬间在朝堂上掀起惊涛骇浪,大臣们纷纷炸开了锅。平日里仪态端庄的他们,此刻也全然没了往日的沉稳,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纷纷。武将们个个义愤填膺,紧握拳头,主张立即点齐兵马,奔赴边境,以强硬的武力回击鞑靼的挑衅,扞卫大明的威严;而文臣们则眉头紧锁,神色忧虑,建议先派遣使者前往谈判,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化解这场危机,避免生灵涂炭,战火纷飞。
林墨在朝堂之上,听闻边境急报,面色瞬间凝重起来。他深知,北方邻国陈兵边境、强硬索要重新划分边界这一事件,绝非寻常的领土争端,而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危与国之尊严的重大危机,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惨烈的战争,致使无数百姓生灵涂炭,国家根基动摇。身为心系天下的臣子,他怎能坐视不理?思索片刻后,林墨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朝服,神情坚定,主动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元璋拱手请命,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臣愿不辞辛劳,即刻前往边境,实地了解情况,凭借臣所学与过往经验,制定出周全的应对策略,定不负陛下与万民所托。”在获得皇帝许可后,林墨马不停蹄地奔赴边境。
到达边境后,林墨眼前所见之景,让他心中一沉,深知情况远比自己在朝堂之上设想的要复杂得多。鞑靼此番来势汹汹,营帐连绵于边境线,精锐骑兵频繁在边境地带穿梭巡逻,进行军事示威,那马蹄扬起的滚滚尘土,似是要将大明的边境防线也一并掩埋。不仅如此,他们还心怀叵测,暗中派遣使者潜入边境的各个部落,用金银财宝与花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