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鉴了2024年的大俄毛熊商品馆的操作方式。”他详细地向众人解释了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模式,如何通过在其他国家短暂中转,让产品拥有进口的身份。“只需要对这套方式方法进行符合当下情况的稍微改进,就可以套用了。这样一操作,随身空间出产的农牧产品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市场上了。”
众人听后,不禁眼前一亮。威金兴奋地说:“这主意不错,主人,这样既能解决产品的身份问题,还能借着进口的噱头,提高产品的售价。”
何雨柱笑着摆摆手:“价格方面先别着急,咱们得先把事情办好,保证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认可。”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雨柱和威字8人组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寻找合适的土地建造养殖场并非易事,他们四处奔波,考察了香港多个偏远地区。
每到一处,他们都会仔细评估土地的面积、地形、土壤质量以及周边的环境。同时,他们还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和土地所有者进行谈判,争取最有利的购买条件。
在安排农牧产品“出口转内销”的事宜上,他们也遇到了不少麻烦。首先是要联系可靠的海外合作伙伴,确保产品在中转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与东南亚和澳洲的一些贸易商取得了联系,经过多轮的沟通和协商,终于达成了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何雨柱还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文件和手续,包括报关单、原产地证明等。这些文件的准备工作繁琐而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失败。何雨柱和威字8人组日夜忙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咨询了专业的律师和报关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法律法规。
这一次,从随身空间拿出来出售的农牧产品数量,和上一批次一样。何雨柱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商业尝试,更是对他和团队能力的考验。他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农牧产品,心中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