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穿着朴素,但眼神里透着专业与自信。他们拿着图纸和测量工具,在新购置的土地上反复勘察,根据地形和面积,重新规划养殖场布局。这次扩建后,养殖场总面积将达平方英尺,约合1万平方米,养殖规模能大幅扩大。
建筑师和工程师提出一系列创新设计方案。建议增添现代化养殖设施,像手动控制的饲料投喂装置,虽然比不上后世的自动化设备,但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先进的技术,能节省不少人力;还有通风和温度调节系统,通过巧妙设计的通风口和遮阳设施,保证禽畜栏舍内的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在禽畜栏舍设计上,更注重动物生活习性和福利,为不同禽畜打造专属的生活空间,比如给猪舍地面铺上木板,防止猪着凉;给鸡舍安装栖息架,满足鸡喜欢高处栖息的习性。
何雨柱认真听取建议,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对方案反复修改完善。他还组织工人们培训,找来经验丰富的养殖师傅,现场示范新养殖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培训时,一位年轻工人好奇地问:“师傅,这新的投喂装置咋用啊?”师傅耐心地讲解:“你看,先把饲料倒进这个漏斗里,然后根据禽畜数量调节这个阀门,就能控制投喂量啦。”工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在等待土地正式交接和房屋重建的过程中,何雨柱没放松对现有养殖场的管理。他每天天刚亮就到养殖场巡视,走进禽畜栏舍,仔细检查禽畜的生长情况,看看猪的毛色是否光亮,鸡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他还经常与工人们交流,了解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一次,一位工人反映饲料储存间有漏雨现象,何雨柱立刻赶到现场查看,当天就安排人修缮,避免饲料受潮变质。他不断优化养殖场运营流程,比如调整工人的工作分工,让每个人的工作安排更合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随着土地交接日期临近,何雨柱和他的团队进入紧张筹备阶段。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建筑材料供应商,经过一番比较,选定了一家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这家供应商的老板是个憨厚的中年人,拍着胸脯保证材料的质量。何雨柱还联系施工队伍,与包工头详细商讨施工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何雨柱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每天都在施工现场忙碌,检查建筑材料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