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她不断增加胰岛素剂量,血糖仍居高不下,有时一天里的血糖波动还特别大。胰岛素类型和剂量都没问题,她做错了什么?
这是在糖友圈微信群中分享的亲身经历。她最后给出了答案:注射方法不对。
事实上,和她有相同问题的糖友不在少数,注射部位不正确、重复使用针头等问题普遍存在,这都影响了对血糖的控制。注射胰岛素可是个技术活,来向专家取取经吧。
打针部位有起伏、摸着有硬结 这是“针”没打对
“一发现血糖高,我又是加强锻炼又是减餐,还自行加了药量,可血糖就是控制不住。”她在家拖了快1周,直到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才到医院内分泌科求助。
让她没想到的是,接诊的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和用药情况,并没有马上确认血糖波动的直接原因,而是进一步查看了她注射胰岛素部位后,这才给出了答案。
“腹部注射部位周围,看着有起伏、摸着有硬结,典型的‘针’没打对。”经过询问得知为了节约注射针头,一个针头最少要用1周,有时甚至要用到10天左右,导致针头出现弯曲变形、倒钩、毛刺等,增加了进针与拔针时的阻力,损伤局部组织,造成注射部位脂肪增生硬结,胰岛素的吸收不好,也就导致了血糖波动。
避免错误的注射方法 “一针一换”是理想状态
针头一直用、注射位置不当、同一部位注射范围小等,都是常见的胰岛素错误注射方法。
糖友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理想的状态是针头“一针一换”,不过,考虑成本问题,实际使用过程中,糖友可1天至2天更换一次。不过,注射笔的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不仅会导致和一样的问题,还会增加疼痛感,甚至出现针头留置在体内的风险,需要格外注意。
注射位置不恰当,常见的是在一个部位反复注射,或是在血管丰富的部位注射。在一个部位反复注射容易破坏局部的皮下组织,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建议在皮下脂肪丰富的部位注射,如腹部、双侧大腿前外侧上1\/3、上臂外侧和臀部等交叉注射,避免在脐周或接近大腿内侧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注射。同时,同一部位注射,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厘米,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