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对患抑郁症有强烈的病耻感。觉得罹患抑郁症是丢人的,会被人说是精神病,吃药这件事情被人发现要遭受旁人的歧视。
原因二:对于抑郁症的了解不科学、不客观。觉得抑郁症等同感冒,是简单的心情问题,既然用药后已经好了,就可以不用再吃药。
原因三:担心副反应。觉得抗抑郁治疗长期服药副作用大,影响身体健康,并且害怕药物吃久了会有依赖性,能早停就要果断地停掉。
受上述原因的影响,很多患者会“一意孤行”,早早地将药物停掉,最后,如王女士般再次回到医院。如果多次经历如此的过程,最终会将原本“容易”看的抑郁症变得“复杂化”“难治化”,结局就会药物越用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
为何抑郁症患者会“谈药色变”?
其实根源还是在于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科学、客观。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的印象在老百姓脑子里根深蒂固,大部分人群依旧没有这种强烈的意识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只是觉得抑郁症不过是单纯的心情不好而已。他们不了解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很难通过非药物治疗走出来,他们也不知道抑郁症是一个有非常高复发率的精神心理疾病。
目前研究发现,首次抑郁发作恢复后约50的患者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出现抑郁发作,有过复发的患者,特别是3次抑郁发作者复发的概率约为90。所以,自抑郁症发病开始,抑郁症的治疗已经不是简单地将眼光放在当下,只需控制当前的抑郁症状即可,治疗的目光也应放得更长远一些,这对于预防抑郁症复发极其重要。
为提高抑郁症治疗的有效性,防止复发,抑郁症的治疗指南倡导全病程治疗。通常我们会把抑郁症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期,目的是控制大部分的症状,一般需2个月左右的时间。第二阶段:如上一个阶段进展顺利,便进入巩固期,目的是防止原先的症状再次“复燃”。此期的治疗药物剂量和前面一致,时间一般需4-6个月。第三阶段:维持期,药物可以减少剂量,但维持时间就因人而异了。首次发作一般会建议维持服用药物6-8个月,第二次发作痊愈后建议服药2-3年,如果超过三次,考虑其复发率在9以上,基本考虑需要终身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