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即安静状态下诊室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早期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眩晕是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此外,常见症状还有头痛、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会呈现明显而持续性的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症状。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长期饮食偏嗜、饮食过量造成脾虚血少、肝储血不足,引发阴虚火旺(西医表现为贫血、血脂血糖高等)、肝风内动,导致心脏加速跳动、心搏出量增大,外在表现就是肝脉过分有力跳动,造成血压升高。其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其病变与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肾阴不足、肝阳偏亢。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风、痰、瘀血内生。
那么,高血压应如何运用中医治疗?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高血压是通过针刺和艾灸,对相关穴位进行适量的刺激,打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中医针灸对1级、2级高血压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3级高血压患者症状,同时配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慎用针灸。患者在针灸治疗期间不能突然停药,应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待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后,逐渐减少药量。停药时要遵医嘱,不可盲目停药,以免出现意外。
2皮肤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对于继发性高血压也有一定降压作用,需找到病因,消除病因后血压自然就会下降。
3放血疗法。通过放血减少血容量,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使病变部位的血流量增加、氧分压增高,使血液的黏稠度、流速还有血管压力趋于正常,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4耳针法。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与人体内的脏腑经络都有密切联系,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朵的相应部位上反应出来,故在耳部进行针刺治疗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