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盟代表与军方负责人的初次会面取得良好成果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合作,联盟和军方决定就联合研发意向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不久后,在联盟的会议室里,双方的代表再次齐聚。此时,气氛既充满期待又略显严肃,因为联合研发对于双方在新能源汽车与军事应用融合领域都意义重大。
会上,联盟的代表首先详细阐述了对联合研发项目的初步设想和规划。他们强调,此次联合研发旨在充分发挥联盟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上的优势,同时结合军方的实际作战需求和特殊要求,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性能新能源汽车装备,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联盟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于联合研发项目。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电池技术创新、智能网联系统优化、车辆轻量化设计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具体而言,目标是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里程再提升50,使车辆在满载情况下续航里程达到1200公里;将智能网联系统的决策响应时间缩短至01秒,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
针对军方提出的极端环境适应性需求,联盟表示会加大在低温、高温、高海拔等环境下的研发力度。比如,研发出新一代的极寒环境适应电池,能够在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下正常充放电,且续航里程损失控制在10以内;同时,通过材料创新和结构设计,使车辆在零上5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不超过5,车辆的其他关键系统也能稳定运行。
在车辆防护与隐蔽性方面,联盟也有具体的规划。计划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和电磁防护技术,使车辆的防护性能提升至现有防护标准的15倍。此外,通过优化车身涂装和红外隐身设计,让车辆在红外探测设备下的可探测距离缩短30以上,大大提高车辆的战场隐蔽性。
军方代表听完联盟的代表汇报后,对联盟的规划和目标给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强调,联合研发必须紧密围绕军方的核心需求,确保研发出的技术和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军事作战的实际需要。比如,在智能网联系统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信息安全防护,确保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车辆与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不会出现中断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