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元兴元年正月,东晋朝廷之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骠骑将军司马元显,年轻气盛,胸怀大志,眼瞅着荆州刺史桓玄日益做大,心中很是不爽。
原来,这司马元显乃是晋安帝的堂弟,与桓玄素来不合,两人之间的矛盾,那可是由来已久。
一日,司马元显在朝堂之上,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桓玄那厮,竟敢起兵造反,还让卢循当了永嘉太守,做他的帮凶。我意已决,定要西伐桓玄,还朝廷一个安宁!”
众大臣一听,纷纷议论,有支持的,也有担忧的。但司马元显主意已定,谁也劝不动。
且说这卢循,乃是孙恩的妹夫,生得一表人才,孙恩兵败身亡后,手下便推他做了领袖。
如今桓玄为了搞叛乱,竟把这位起义军的领袖也拉了过来,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桓玄闻讯,也不慌张,立即率领荆楚大军,浩浩荡荡地东下,誓要讨伐司马元显。
元显见状,急忙派遣镇北将军刘牢之前去抵御桓玄。
大军行至漂洲,扎下营寨。
那刘裕,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被元显任命为中兵参军,参与刘牢之的军事行动。
他站在营前,望着江面波涛汹涌,心中暗自思量:“此番对峙,关乎东晋安危,我定要全力以赴。”
不日,桓玄大军压境,气势汹汹。
刘裕见状,心中焦急,对刘牢之说道:“将军,桓玄虽势大,但我军亦非弱旅。
若此时出击,定能挫其锐气。”
刘牢之闻言,眉头紧皱,心中犹豫不决。
他心想:“桓玄兵强马壮,我若贸然出击,恐有不测。”
刘裕见刘牢之犹豫不决,心中一急,连忙劝道:“将军,桓玄野心勃勃,求和只是权宜之计。
若等他站稳脚跟,我军将陷入被动。请将军三思!”
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亦在一旁附和道:“舅舅,刘裕兄弟所言极是,不可犹豫啊!”
然而,刘牢之心意已决,不听二人之劝,执意派儿子刘敬宣前往桓玄营中求和。
刘敬宣带着投降书,投奔桓玄的军营去了。
桓玄一见,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