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59章 宗爱弑君篡权位,魏宫风云再起变(2/7)
祚一说起来,那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他说:“南中被掠走的那些百姓,都被魏兵给屠了。

    年轻力壮的都被斩了头、砍了脚,婴儿们被穿在槊上,魏兵还拿着槊盘舞取乐。

    所经过的郡县,一片荒芜,连春燕都吓得飞回林子里筑巢了,真是惨啊!”

    这事儿一传开,太尉江夏王义恭、徐州刺史武陵王骏因为御敌无功,都受到了谴责。

    义恭被降为了骠骑将军,骏被降为了北中郎将。

    青、冀刺史萧斌,将军王玄谟也被免了官。

    这一场宋、魏之间的争斗,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都遭到了破坏。

    元嘉初年的政治清明和繁荣,也从此开始渐渐衰败。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兵是祸事的开头,最后往往也会带来凶险的结局。

    过了这么一两年,南边和北边都发生了大事,让人意想不到。

    南边是宋国内部开始动荡不安,各种矛盾都冒了出来。

    北边呢,魏宫里的变故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魏主焘一路风尘仆仆,终于跑回了平城。

    他心中满是欢喜,这次出征大获全胜,不仅拓展了疆土,还带回了五万多降民。

    一进城,他就直奔宗庙,告祭先祖,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随后,他改元为正平,寓意着新的开始,希望国家能在他的治理下更加繁荣昌盛。

    那五万多降民,魏主焘也没有亏待他们。

    他把他们分到了京城附近,让他们安居乐业,成为魏国的新子民。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魏主的仁德,也增强了魏国的国力。

    说起魏国的强盛,就不得不提到崔浩。

    在拓跋嗣和拓跋焘两朝,崔浩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博学多才,精通历史,一直负责修撰国史。

    他和崔允等人,多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魏主焘曾叮嘱他们:“修史一定要实录,不要隐瞒。”

    崔浩谨记在心,他把魏主先世的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一五一十地写了下来。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