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为其孝心所感动,当即爽快地答应道:“朕遵你的请求,你可安心留在家中侍奉老母。”
在朝堂之内,崔浩正紧锣密鼓地推行着一系列法律改革。
这一日,御座上的拓跋焘,面容严肃中带着几分探究,目光落在崔浩身上,缓缓开口问道:“崔爱卿,朕近日听闻你在朝内大刀阔斧地改革法律,此事可真?”
崔浩躬身向前,语气坚定:“陛下明鉴,臣确实在着手改革法律之事。
臣以为,法律乃国家之基石,犹如房屋之栋梁,需得时时修订,方能适应时势之变化,稳固国之根本。”
拓跋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追问道:“哦?那卿都做了哪些具体的改革,且与朕细细道来。”
崔浩直了直身子,娓娓道来:“臣首先废除了四年和五年的刑罚,增加了一年刑罚,使得刑罚体系更加合理,既能惩罚罪犯,又不至于过于严苛。
同时,臣还规定了议亲、议贵、议功等减免刑罚的条例,官阶在九品以上的官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减免刑罚,此举旨在体现我北魏朝廷的仁政,让官员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拓跋焘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嗯,此举甚好,既能彰显我朝之仁德,又能激励官员们忠心为国。
那对于百姓,卿又有何体恤之举?”
崔浩继续禀报道:“陛下,臣在改革法律时,特别关照了怀孕妇女。
若怀孕妇女应受刑,则延期至产后一百天再按法律处置。
此举措一出,广大百姓无不赞誉,称颂朝廷之仁心。”
拓跋焘点头称赞,眼中满是赞许:“好,好!崔卿真是体恤民情,深得朕心。
那百姓若有冤情,又当如何处理呢?”
崔浩见状,忙回答道:“陛下,为更好地倾听百姓声音,臣特地在皇宫门前悬挂了登闻鼓,并昭告天下。
凡有冤情之老百姓,皆可到皇宫申诉,击鼓上闻。
如此一来,百姓冤情得以及时申诉,朝廷也能及时处理,国内因此一片安定。”
拓跋焘听后,龙颜大悦,拍案叫绝:“崔卿真是我北魏之栋梁也!
此等改革,必将使我北魏更加繁荣昌盛。卿当继续努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