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王还没动手,于忠已经得到风声。
他冷笑一声:“想动我?先送你们上路!”
他立刻罗织罪名,诬陷裴植、郭祚谋反,直接下诏逼他们自尽。
杀完人还不解气,他甚至想连高阳王也一并除掉。
“不可!”侍中崔光急忙劝阻,“高阳王毕竟是宗室,若随意诛杀,朝野震动!”
于忠这才勉强收手,但仍把高阳王赶回家,不准他再参与朝政。
胡太妃摇身一变成了皇太后,搬进崇训宫。
“于忠、崔光、刘腾、侯刚,都是功臣!”她笑眯眯地说,“该赏!”
于是,于忠升任尚书令,崔光加封车骑大将军,刘腾当上太仆,侯刚晋升侍中。
“瞧瞧,这叫论功行赏!”朝臣们私下嘀咕。
这四人扶持胡太后上位,自然同日加官进爵,风光无限。
太后之父胡国珍被封为安定公,兼任侍中,一时间权倾朝野。
太后的妹妹胡氏,嫁给了江阳王元继的儿子元爰。
这江阳王元继,本是道武帝拓跋珪的曾孙,世袭王爵,却在宣武帝时期因强占良家女子为奴,被削去爵位。
如今胡太后掌权,自然要替妹妹撑腰。
她恢复了元继的爵位,还加封他为太保。
元爰则被提拔为通直散骑侍郎,胡氏也被封为新平君,兼任女侍中。
朝中大臣于忠、崔光等人见太后势大,便联名上奏,请她临朝听政。
太后微微一笑,当即应允,垂帘称旨。
她本就是个聪慧过人的女子,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处理政务更是得心应手。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骑射功夫了得,箭术精准,能射中针孔。
如此文武双全,驾驭朝政自然游刃有余。
听政不过十日,太后便召集群臣,故意问道:“诸位觉得于忠此人如何?”
群臣何等精明,立刻揣摩出太后对于忠不满,纷纷附和:“于忠虽居高位,却难称其职。”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下旨,将于忠外放为征北大将军,兼领冀州刺史。
于忠一离京,尚书令元雍便上表自劾,言辞恳切:“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