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
决策似陈平。”
写到这里,袁绍停下了手中的笔,微微皱起眉头,思考着如何完成这首诗的结尾。他原本想要写出一句能够展现豪迈气概、气吞山河的诗句,但绞尽脑汁之后却始终未能如愿。
至于原诗的最后一句“可惜身先死,中原栋梁倾”,袁绍自然不会傻傻的写下。毕竟郭嘉如今安然无恙,若是写下这般不吉利的话语,万一真的一语成谶那可如何是好?所以,无论怎样,他都绝对不会把这句写上的。
然而,尽管袁绍一心想要另辟蹊径,创作出一句足以与前面几句相媲美的精彩收尾,但无奈他实在才华有限。虽然偶尔充当一下文抄公倒也还能应付过去,但要让他真正去狗尾续貂,不说别人会不会瞧着尴尬,他自己也会觉得辣眼睛啊。
想到此处,袁绍不禁摇了摇头,轻叹一声,最终还是决定放弃继续补全这首诗。
袁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将飘远的思绪收了回来。他用力地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加清醒,以便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当中。
对于袁绍而言,如果人才是成就万事万物的根基所在,那么科技无疑便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力量源泉。
此时此刻,摆在他面前的任务异常艰巨——那就是凭借着自己脑海中的构想,将古往今来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冷兵器时代的各路霸主,通过绘制图纸的形式逐一展现出来。
然而,他所处的这个时代并没有像现代那样便捷的铅笔、绘图纸、直尺以及圆规等专门用于绘图的工具。此刻,袁绍所能依赖的唯有眼前摆放着的一支毛笔和一块帛布而已。
要知道设计图这种东西往往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整个制作前功尽弃。其困难程度不言而喻。
不知不觉间,袁绍仿佛又回到了多年以前那个炎热难耐的夏日高考考场之中。
那时的他也是如此般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如今,专注于笔下的他,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格外小心翼翼,外界的喧嚣与嘈杂早已被彻底隔绝开来。
此时此刻,萦绕在他耳畔的唯有自己那平稳而有节奏的呼吸声,以及笔尖轻轻触碰帛布时所发出的细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