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此时正值三国时期,冶铁技术已然相对成熟,但那灌钢技术却方才崭露头角、蹒跚起步而已。
以当下的技术水准来打造陌刀,莫说是遭遇重型兵器了,哪怕只是朝着一棵树挥出一刀,恐怕这刀都会瞬间断作两截。
如此想来,欧冶春之前所言,着实已是相当客气了。
袁绍亲切地将欧冶春拉近身前,而后缓缓地开始讲述起后世唐宋时期名震天下的锻钢技术。
他从炉壁的适宜厚度,讲到怎样严密地进行密封;从应当如何精心挑选水源,再谈到如何巧妙地实施淋铁以及氧化铁渣的分离……
二人一个讲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另一个则听得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前者依靠着脑海中的记忆照本宣科,后者则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不断地举一反三。
这般场景,直教周围众人听得如坠云雾的同时个个瞠目结舌,甚至连半点声音都不敢发出。
待到二人讨论完成,欧冶春和公输羽看向袁绍的目光已完全变了,他们眼中袁绍已不仅仅是位明主,而是伯牙子期那样难觅的千古知音。得主如此,夫复何求!
还没等众人从心中那深深的叹服之情中回过神来,袁绍突然表情严肃得说道:
“此等兵械制作之法,实乃我军克敌制胜之关键所在,堪称军中最高机密。如今这小小的考工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因此,本将军决定在城南二十里之外广袤之地大兴土木,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工坊,并将其更名为军工厂。”
说到这里,袁绍微微一顿,目光扫视全场,接着说道:
“此外招募天下能工巧匠之事也至关重要,万不可有丝毫马虎大意。必须要经过层层筛选,仔细甄别,以防有心怀叵测之人混入其中充当奸细。
高干乃是我的外甥,对本将军忠心耿耿,值得信赖。现命他率领一千名亲卫日夜不停地在军工厂周围巡逻护卫,确保此地安全无虞。
同时规定,每一名工匠若无紧要之事,一律不得擅自外出。若确有需要外出者,则务必详细登记在册,并且要有守卫人员全程陪同方可成行。胆敢有未经允许擅自闯入军工厂者,格杀勿论!
若是有胆敢泄露军工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