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远非表面那般简单和稳定。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团结一致、铁板一块的地方,城中的三大氏族——东海糜家、徐州的陈家以及曹家,各自心怀鬼胎、别有盘算。
琅邪相萧建,这位本该肩负着守护一方平安重任的官员,此刻对于这场战争却是态度暧昧不明,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负责粮草转运事宜的笮融同样也是心不在焉,似乎并未全身心投入到保障军需物资供应的工作当中。更令人头疼的是,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更是对陶谦的军令阳奉阴违,他们名义上听从调遣,但实际上却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上级命令当回事儿。
起初,曹操摆出一副凶神恶煞、要将徐州人赶尽杀绝的架势,屠城这种极端残忍的做法反倒激起了徐州军民同仇敌忾之心,使得大家能够暂时放下彼此间的矛盾和分歧,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但袁绍四世三公,名满天下,自然远非曹操可比。而且赵云此次出兵更是高举“只诛首恶陶谦,厚待徐州军民”的旗号。再加上过去短短一年时间里,袁绍便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北方四州,一跃成为天下势力最为强大的诸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徐州城内暗潮汹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人们的心思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凭借着强大而高效的天网情报网,赵云和徐庶对于徐州当下的局势可谓了如指掌、洞察秋毫。因此,当他们率领大军抵达琅琊城下时,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安营扎寨,并与城内的陶谦形成对峙之势。
时光匆匆,转眼已过三日。就在这期间,来自徐州各方势力的信件如雪片般纷纷寄至赵云手中。其中,表现得最为直白的要数笮融了。他在信中毫不掩饰地宣称,整个徐州的粮草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下,并且询问是否能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些粮草直接送到赵云将军处。与此同时,萧建也不遑多让,表示愿意与赵云提前约定好时间,届时将亲自打开琅琊城的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相比之下,徐州的三大世家就显得委婉含蓄许多。他们在来信中除了向赵云表示友好之意外,还小心翼翼地从侧面探听,如果最终由赵云成功攻克徐州,那么在后续的利益分配问题上将会作何安排。
当赵云和徐庶收到这些信件时,两人脸上露出了无奈又略带滑稽的表情,真可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