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共同发展。经过多次沟通,老板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企业在资金周转、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困境。苏然意识到,乡镇村企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为它们排忧解难,才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除了了解经济情况,苏然还特别留意各村的农事季节和气候特点。他发现不同村庄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差异,适宜种植的作物和耕种时间也有所不同。有的村子地处低洼,容易积水,适合种植耐涝的作物;而有的村子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更适合种植瓜果。为了掌握这些知识,他跟着村里的老把式们学习,观察他们的农事操作,请教种植经验。
“苏干部,这种地啊,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就说这玉米,早种几天晚种几天,收成可就不一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一边示范播种,一边耐心讲解。
苏然认真地看着,用心记下每一个细节。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农业资料,结合实地调研,逐渐对全镇的农事有了全面的了解。从春耕到秋收,从病虫害防治到农产品储存,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在这三个多月的调研中,苏然的足迹遍布全镇的每一个角落。他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鞋子上总是沾满泥土,脸上却洋溢着自信和坚定。曾经那个对农村工作一知半解的“小白”,如今已经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农事干部。他不仅熟悉了每一个村子的基本情况,还能根据各村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在一次镇里组织的脱贫攻坚研讨会上,苏然将自己的调研成果和盘托出。他详细分析了各村的优势和短板,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村企、拓宽销售渠道的建议。他的发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见解独到,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小苏,这几个月没白跑,你提出的这些建议很有价值,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领导赞许地说。
苏然谦虚地笑了笑:“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整理了一下。农村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
回顾这三个多月的历程,苏然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初下村子时的青涩和迷茫,面对困难时的焦虑和无助,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