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第一缕阳光穿透县委办公室的窗帘缝隙,洒在苏然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他早早到岗,正审阅着最新的生态旅游项目进展报告,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南龙县的旅游吸引力。
这时,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苏然迅速接起,电话那头传来旅游项目施工负责人焦急的声音:“苏主任,不好了!青龙山景区施工时,工人不小心挖到了一处疑似古代遗迹,现在现场乱成一团,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苏然神色一凛,立刻说道:“先稳住现场,不要随意挪动任何东西,我马上联系文物部门赶过去。”挂了电话,他迅速联系县文物局,详细说明情况后,与文物专家一同火速赶往青龙山。
抵达现场后,苏然有条不紊地指挥工作人员拉起警戒线,疏散围观群众。文物专家们则迅速展开勘查。经过一番细致的探测,确定这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代村落遗址,初步判断可追溯至明清时期。
苏然意识到,这一发现不仅是对南龙县历史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也为生态旅游项目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但同时,如何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推进景区建设,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他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邀请文物专家、旅游规划团队和施工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会上,各方意见不一,争论激烈。有的施工方代表担心遗址保护会延误工期,增加成本;而文物专家则强调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坚决不能为了施工破坏历史遗迹。
苏然认真倾听各方意见,沉思片刻后说道:“遗址是南龙县的宝贵财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搁置旅游项目,这对南龙县的发展同样重要。我们能不能调整规划,将遗址纳入景区的一部分,打造一个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景点?”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随后,文物专家提出了详细的遗址保护方案,旅游规划团队则根据新方案对景区规划进行调整。施工方也表示,会全力配合,在确保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解决完青龙山的问题,苏然又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他了解到,之前重点扶持的桃源村水果加工厂虽然顺利复工,但在市场推广方面遇到了困难。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产品销量一直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