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带来改变的决心。然而,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讨论产业发展方向时,小组内部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发展特色农业,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有人则认为应优先发展旅游业,挖掘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争论陷入僵局,苏然陷入沉思。
为了找到更合理的方案,苏然决定再次深入调研。他独自走访了周边几个发展较好的乡镇,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回来后,他组织了一场头脑风暴会议,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了“农业 + 旅游”协同发展的模式: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打造观光采摘园,同时结合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线路。这一方案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认可。
方案初步成型,接下来便是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沟通协调。苏然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介绍方案,争取支持。在与一家大型农业企业洽谈合作时,企业负责人起初对投资该地区心存疑虑,担心回报周期长、风险大。苏然详细介绍了当地的政策优势、资源潜力以及发展规划,用数据和诚意打动了对方。经过多轮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苏然在工作中再次遇到了梁甜。梁甜作为省财政厅的代表,前来考察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看到苏然忙碌的身影,梁甜不禁调侃:“苏然,你这是要把自己累垮啊。”苏然笑着回应:“没办法,这里太需要改变了。”两人就项目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率进行了深入交流,梁甜对苏然的工作思路和敬业精神表示赞赏,承诺会在财政支持上给予最大力度的倾斜。
在紧张的工作推进过程中,苏然也没有忘记与老领导们保持联系。他定期向陈树国、张峰、石勇等人汇报项目进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陈树国在电话中鼓励他:“苏然,干得好!这是真正造福百姓的事,遇到困难别退缩。”张峰则从基层工作的角度,为他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帮助他更好地解决与当地群众沟通协调的问题。石勇也表示,贵南市愿意在产业对接等方面提供帮助,助力该地区发展。
随着项目逐步推进,村子里开始有了变化。新修的道路平坦宽阔,特色农产品种植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民俗文化展示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前期规划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