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一局面,苏然冷静地分析道:“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科技厅可以进一步完善对企业技术项目的前景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风险评估依据;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以及过往信用记录,制定差异化的贷款额度和还款方案。例如,对于技术领先、市场需求明确的企业,适当放宽贷款额度限制,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和还款宽限期。”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双方最终达成了初步共识,决定在会后各自对方案进行细化调整,并在一周内再次召开会议,确定最终的技术改造贷款方案。
乡村调研
会议结束后,苏然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与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的农村金融调研筹备工作中。他与农业农村厅的孙丽厅长多次沟通,确定了此次调研将选取三个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特色的农村地区作为样本。为了确保调研能够深入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和金融机构的实际顾虑,苏然亲自参与设计了详细的调研问卷,内容涵盖农民的家庭资产状况、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贷款需求以及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时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点等多个方面。
两天后,苏然与孙丽厅长带领着由农业专家、金融从业者和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团队,奔赴第一个调研地点——位于偏远山区的桃源村。桃源村以种植特色水果闻名,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面临着融资难、技术落后等问题。调研团队到达后,立即兵分几路,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苏然走进了村民李大叔的果园,李大叔正为今年果园的扩大种植计划而发愁。“苏干部啊,我这果园想再多种些新品种的果树,可买树苗、请人工都需要钱,去银行贷款吧,手续太复杂,我也不太懂,真不知道该咋办。”李大叔无奈地说道。苏然耐心地询问了李大叔的果园经营状况、收入情况以及对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的期望,认真记录下来,并向他详细介绍了即将推出的农村绿色金融政策,鼓励他积极参与。
在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苏然了解到他们在农村开展业务时面临的诸多挑战。一位银行信贷员表示:“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不完善,我们很难准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