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引领与国际合作取得显着成效后,中南省乡村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文化影响力不断攀升。但苏然并未满足于此,他在日常走访与数据分析中敏锐洞察到,乡村发展的创新活力仍有提升空间,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居民对民生福祉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如高品质教育、多元化就业、完善的社会保障等。这些新问题成为了乡村振兴下一步突破的关键。
苏然带着详实的调研资料,再次向梁树林汇报。梁树林认真审阅后,表情专注且坚定地说:“苏然,创新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提升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这两项工作紧密相连,关乎乡村的长远未来。你迅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
苏然迅速召集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等多部门负责人,以及创新领域专家、民生问题学者,召开乡村创新驱动与民生福祉提升研讨会。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大家围绕如何激发乡村创新活力,以及怎样全方位提升乡村民生福祉展开深入探讨。
苏然率先发言,语气充满紧迫感与使命感:“各位,当前乡村振兴站在了新的历史,创新驱动和民生福祉提升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群策群力,探索出符合中南省乡村实际的发展新路径。首先请科技厅谈谈对乡村创新发展的规划。”
科技厅厅长翻开精心准备的报告,条理清晰地阐述道:“目前,乡村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我们计划搭建乡村科技创新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设立乡村科技专项基金,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农业技术、乡村治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同时,加强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定期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
教育厅厅长接着发言,一脸忧虑地说:“乡村教育在教育质量、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我们将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此外,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让乡村学生同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