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处仁眉头微皱,扫了宗泽一眼,有些瞧不上。
不是瞧不上宗泽的为人和能力,是瞧不上宗泽的履历。
徐处仁二十出头就中了进士,外放地方当县令,再入担任宗正丞、太常博士,又去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他去户部当过尚书,担任尚书右丞,一步步走到了宰相位置。
每一步,都无比漂亮。
反观宗泽这辈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地方担任县令,后来才担任通判和知州,靠着抵抗金人崭露头角。
履历太薄了!
徐处仁又看了皇帝一眼,再想着抗金的关键时候,心中叹息一声。
罢了,为了抗金!
徐处仁说道:“臣同意宗泽拜相。”
吴敏是笔杆子出身,擅长写文章,更曾经参与修国史。以他的出身和才华,对宗泽这种底层小吏一步步爬起来的人,更有着鄙视。
吴敏也没有直接反对,试探着道:“陛下,宗泽一腔报国心,更组织义军抗金,臣深深佩服。”
“只是宗泽多数时候,都在地方任职。”
“数十年来,他不曾担任一部尚书,也不曾在御史台任职,更不曾担任尚书左、右丞,亦或是中书侍郎、门下侍郎。”
“连副相都没有担任,直接拜相,消息传到朝中,恐怕会引起很多人的非议。”
吴敏拱手道:“臣不是要反对,是担心陛下的威名受影响。”
赵桓说道:“坊间的舆论,朕是不在意的。”
“提拔官员,多数情况下是一步一个台阶。可是非常之时,自然要不拘一格提拔。”
“谁如果要反对?朕也没意见,等金人南下,朕让他带着军队去抗金。”
“能打赢金人,朕也能提拔他。连主持战事都不敢,骨子里怕金人,却对自己人重拳出击,朕不会用这种人。”
赵桓直接一锤定音,说道:“既然都没意见,宗泽入政事堂拜相,就这么决定了。”
“臣遵旨!”
李纲、徐处仁和吴敏齐齐回答。
徐处仁和吴敏相视一望,两人目光中都有些耐人寻味的神色。
有人,就有争斗,不可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