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北宋年间的钱若水,34岁便担任枢密副使,大诗人陆游夸赞其称"钱公垂相未十年,功业已着青史上。"
我记得那时候,老师讲到北宋,说钱若水主持审理陈州冤案,仅用3天平息积压十年之久的群体性诉讼。
这钱若水不仅履历像您,这政治能力也多像您啊!”
钱若水是北宋初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谦和温润的性格和传奇般的晋升经历备受后世称颂。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赞其:“若水为人宽厚,不喜害人,每事以理喻人。”
这正符合裴景铄一向表现出的性格和人设。
虽然是很符合的角色,但是钱若水其为人处世的风格却是与裴景铄大相径庭。
“呵呵,某些方面还是不同的嘛。钱若水在王安石变法时,虽不赞同新政,却以病为由隐退,避免卷入党争,留下"善避祸端"的美谈。”
裴景铄先是说了钱若水的事迹,随后又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并不会做不争之争,我是很喜欢参与改革的。”
高小琴想借钱若水的例子,夸赞裴景铄,又暗自探探裴景铄的口风。
想看看这位新来的常务副省长究竟会做出什么选择,究竟是积极参与到汉东的变革中?还是像钱若水那样,避其祸端?
甚至暗讽这次沙家帮到汉东的行动不过是王安石变法,小心“舍近谋远,虽利小民,害国家大本”。
而裴景铄则明确的表示了,自己也承认像钱若水,也感谢高总的夸奖,但是与钱若水不同的是,他裴景铄不会选择避其锋芒,而是勇于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