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形都不一样了。
书看着歆玥犹豫再三,还是把那个孩子捞了上来。
它有些不解,其实不捞那个孩子也不会死,按照时间线来讲,他算是主要人物,没那么容易死去。
不过捞他上来是歆玥的想法,书还在观察这个少女的行为,它不会主动现身。
但它的心里还是留下了一颗种子。
少女如此受高位青睐是因为她的善良吗?
但是后面看到少女一直问太宰治觉得这条河怎么样的时候,书又不确定了。
再仔细一感知歆玥的想法,书给歆玥的善良打了个问号。
这时它才知道,歆玥捞太宰治上来是因为有个好奇是问题要问,不是单纯的为了救太宰治。
但是歆玥的行为是好的,这是善举。
书被弄得有点搞不清楚了,这算善良吗?
从结果上来讲,歆玥救了太宰治,这是善良的行为,但从过程上来讲,歆玥是为了自己的疑问去救太宰治的,那这到底算不算善良呢?
不理解人类情感和社会的书被歆玥的行为搞晕了,满脑子都是这到底是善良还是不善良。
如果是善良的话,它感知到歆玥是好奇才去救人,如果是不善良的话,歆玥又确确实实的救了人,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
这时的书突然想起,它的感知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只要人的思想把自己骗了过去,那么它的感知只是表面,它会被蒙骗过去。
但是真的有人会在日常相处中自己把自己骗过去吗?歆玥又不知道它在观察。
就为了救一个人?可救人不是善举吗?善举为什么要欺骗自己理由呢?救人需要理由吗?
一连串的疑问被书记在心里,虽然不能得到解答,但它可以继续看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得到解答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