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太早,这种模式上面还没定性呢!”
风波暂时平息,但阴影仍在。
那天晚上,柳青收到了林小雨的加急电报:“日本专家对生态农业很感兴趣,拟组织考察团来访。另,母亲笔记中提到的‘观光农业’在国际上已成趋势,坚持住!”
柳青把电报贴在胸前,望向窗外的星空。
他知道,这场关于农业发展道路的争论,才刚刚开始。
但只要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勇气,柳家沟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调查组离开后的第三天,县广播站突然播报了一条新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正式发布,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个人承包经营,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柳青正蹲在沼气池旁检查气压表,听到广播,手里的扳手“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老周!”他猛地站起身,声音有些发颤,“你听到了吗?国家允许办企业了!“
老周擦了擦手上的机油,咧嘴一笑:“咋?你想开工厂啊?”
“不是工厂,是公司!”柳青的眼睛亮得惊人,“咱们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加工厂……不能一直靠合作社的名义干下去,得有个正式的名头,能签合同、能贷款、能跟外商合作!”
老周挠挠头:“可咱是农民,谁听说过农民开公司的?”
柳青笑了:“深圳的农民早就在干了!陈永年说过,那边已经有‘乡镇企业’了,咱们为什么不行?”
当晚,村委会的电灯灯亮到深夜。
柳青把林小雨母亲笔记里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页摊在桌上,又拿出从深圳带回来的《经济日报》,上面刊登着广东顺德农民创办“美的电器厂”的报道。
“咱们现在有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旅游项目,还有蜂蜡工艺品出口,”
柳青手指点着桌面:“但如果一直用‘柳家沟合作社’的名义,跟外商签合同的量已经上线了,每多几分都需要政府批准,银行也不给贷款。”
吴村长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可办公司得登记吧?县里能批吗?”
“能!”柳青斩钉截铁,“中央文件都下来了,县里不敢卡。再说,咱们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