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且环抱,就像太师椅的形状一样,左右两侧山脉如同扶手,后方山脉如同椅背,这种山势格局被认为能够阻挡外来的不利气流,从而达到“藏风”的效果。前方较为开阔,有水流经过,而且水流不能是湍急、毫无规律的,最好是水流平缓、环绕,形成“得水”的格局。
从方位角度讲,“吉藏篇”也遵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观念。左边(青龙位)的山势要蜿蜒灵动,比右边(白虎位)稍高,意味着青龙抬头、白虎驯服,这样的方位组合被认为是吉利的。前方(朱雀位)要有一定的空间,比如有平坦的土地、清澈的水塘或者较缓的溪流等,象征着视野开阔,生气汇聚;后方(玄武位)的山要高大稳重,象征有坚实的依靠,能够稳住气场。
同时,在土壤质地等方面也有讲究。土壤应该细腻坚实,带有一定的润泽感,但又不能过于潮湿泥泞。如果土壤的质地像切脂肪或者裁脆玉一样细腻,而且色彩丰富(具备五色),这样的土地也被看作是能承载生气的吉地。这些理念综合起来,就是试图通过选择理想的自然环境条件来让逝者的墓葬能够处于生气旺盛的地方,从而福泽后人,当然,这其中的风水观念目前还没有被科学所验证。
而《葬经》中的“三吉六凶篇”主要是对葬地吉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以下是我个人理解所得:‘三吉’天光下临,地德上载:这体现了一种天地和谐的观念。“天光下临”象征着天空中的祥瑞之气能够降临到葬地所在之处。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可能是指葬地的上空开阔明朗,阳光能够充足地照耀这片区域,给人一种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感觉。
“地德上载”表示大地的品德或者说大地所蕴含的有利能量能够承载逝者。大地的承载包括土壤肥沃、坚实稳定等特点,如土质肥沃之地能滋养万物,被认为可以更好地滋养逝者所处的气场。
‘藏神合朔,神迎鬼避’:“藏神合朔”涉及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契合。神在古代风水观念中有多种含义,可理解为吉祥的气场或者神灵的庇佑。合朔是指在时间上顺应自然节律,如农历的初一或者十五等特殊时间节点可能被认为是天地之气交融的时候。在这些时候,吉祥的气场能够蕴藏在葬地之中。
“神迎鬼避”则是从迷信角度讲,好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