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道:“回禀太后娘娘,臣女确实研习过一段时日玉箸篆,只是却不敢自称精通。”
太后挑了下眉,艳丽的妆容之下,眼中多了些期待:“春熙,拿佛经给她抄抄。”
太后身边的姑姑当即应声:“是。”
很快,春熙姑姑便拿了一卷佛经交到沈舒意手中,沈舒意走到就近的桌案前,也没多言,研墨后提笔,在柔软的宣纸上缓缓抄写起来。
一卷经文不长,也算不得难,难的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在这呼啸的寒风中,仍能保持镇定。
好在沈舒意从不让人失望,没用多久,一卷经文便抄写完毕。
不过区区两张纸,字迹工整圆润,流畅整洁。
春熙姑姑看了一眼,忍不住点了点头,随即将其呈现到太后面前。
太后拿到后,先是看了眼沈舒意,而后视线落在了她抄写的玉箸篆上,微微失神。
是这样的,确实是玉箸篆。
“这字…倒是写的极好。”太后喃喃开口,缓缓垂下眸子,声音多了些哑意:“赏。”
“是。”
春熙姑姑跟在太后身边多年,最是知道太后娘娘的心结。
太后娘娘年轻时得了两子一女,奈何龙虎相争、必有一伤,只剩如今的陛下还在。
至于那位公主殿下,更是去的极早,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便死于宫闱争斗,成了太后的心伤。
而太后之所以喜欢这玉箸篆,也是因为当年的公主殿下在太后娘娘怀中陪着看书习字时,曾同太后娘娘提起:“母妃,这种字迹真好看,为什么现在的佛经都不用这样的字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