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熬了三个通宵,奋笔疾书,写出了一自小立志建功立业、匡扶社稷的少年,心性坚韧、埋头苦读,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的故事。
沈舒意没有大量砸银子,怕引人警觉,只是暗中一直在引导这书先在京中学子中流传。
故事写到少年在长成后,于大殿之上,智斗敌国皇子,虽武力不敌,却使计胜出。
一场比试,写的慷慨激昂,群臣振奋。
按照沈舒意的授意,话本停在了少年自比试后,重伤濒死,同时诸多朝臣落井下石,不仅纷纷攻讦少年、更有人指证他贪墨官银、残害将士……
眼下这书已在京中传开,大雪封城,又正是年节,不少人喜欢窝在暖洋洋的房里,索性便看起了话本子当做消遣。
不少人最初皆是抱着随便看看打发时间的态度,可诚如沈舒意对石奇峰所了解的那般。
他的文字未见得多么精妙,却有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故事到末尾戛然而止,不少人都想知道这少年最后有没有脱险,同时更痛骂那些落井下石的官员。
当然,也有在朝者敏锐的发现,这里面的几件大事,写的像极了当今炙手可热的三皇子殿下。
可你若说是像,偏偏他又不尽相同,可你若说不是,又处处都有萧鹤羽的影子。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
萧鹤羽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便让人将写《少年志》的人找出来,可惜,时间太短,对方又好像早有防备,以至于他始终也没能将人找到。
萧鹤羽的幕僚低声道:“殿下,这《少年志》虽有您的影子,可并未明确指向您,何况这桩桩件件都在替您歌功颂德,倒也不必太过紧张。”
萧鹤羽自同裘泽华一战后,伤的不轻,一面闷声咳着,一面开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殿下是怕这书传到父皇手中,让他以为我有二心。”
“殿下的担心不无道理,只是眼下大雪压城,消息闭塞,想找到这人并不容易。”
萧鹤羽没再做声,只是觉得,对方怕不会仅仅是倾慕于他,或许,有什么阴谋……
沈舒意同孙雅惠、姚卉妍还有赵雪卿几个一道来到昭和苑。
这时正值下午,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