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顿时给李世民弄了个大黑脸,心中大骂:这个臭老儒跟那个魏征一样,说话真是讨厌。
还不是朕能比的?李承乾那个逆子什么德行,自己这个当父皇的还能不知道?
诗词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朕看完,就咬死说他写的不好,治这老儒一个犯上的罪,让他在家闭门三个月,少来烦自己。
从太监手中接过写着诗词的纸张后,李世民一脸不屑地看了起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前两句就直接引发了李世民的强烈共鸣。
毕竟他这辈子最快意的日子都是在军营里度过的,心思一下就被诗词拉回那个激荡、峥嵘的岁月。
全诗读完后,整个人激动得脸都有点微红:“好……好一个‘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尉迟敬德,可否记得当时虎牢关一战,你持槊,朕持弓。”
尉迟敬德也被诗词的豪气所感,大笑道:“末将自然记得!而且陛下当年说过,尉迟敬德持槊,陛下持弓,天下有谁能敌。”
“哈哈,没错!朕是这么说的,若非如此,朕何以能如诗中所说,‘了却君王天下事’?”
其实也无怪李世民如此激动,因为李承乾选择这首诗是经过一番思量的。
这首诗在辛弃疾所处的羸弱宋朝,或许难以引起太多共鸣。
但如今大唐对边关几乎是战无不胜,这种强大的国力和军威,让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心中都充满了豪迈之气,因此肯定会引发强烈共鸣。
孔颖达可不管你激动不激动,直接继续道:“陛下,这诗是不是比您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写得好?”
被当众打脸,李世民气得直哼哼,不过也没说什么。
“陛下,兵者乃国之重器。古语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兵。’若想国家长治久安,除了武力之外,更需一种精神支撑。请您再品鉴下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