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们”,才会尽快按照他的思路进行实验。
苏瑜讲解的推进速度很快,毕竟能加入“水果糖”公司的“打工人”都是学校的精英。
苏瑜也不是专业的老师,台下听课的同学们也都是“学霸中的学霸”,苏瑜要做的只是给他们扔过去一堆知识点,然后给他们一种学习思路,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对于苏瑜的讲解,台下没有任何同学抱怨,因为与其说苏瑜在讲课,不如说苏瑜在给他们“立题”。
在学术科研领域,确定好课题题目,知道要研究什么了,这个课题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而苏瑜的“外包工作”,就是给这些“打工人”提供了“课题题目”,而且苏瑜给了他们的经费、帮助他们申请了实验室,甚至给了他们解题思路。
只要把苏瑜扔过来的知识点,按照苏瑜讲解的解题思路完成实验,有了实验结果的证明和支持,就能写一篇论文,获得一个很不错的学术成果了!
对这群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来说,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不错的学术成果”是要比苏瑜给的那一万块钱都重要好几百倍的!
当然,他们的论文“通信作者”都是苏瑜,他们自己是论文的“第一作者”。
一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通常是这篇论文项目的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资金、设计、撰写、审核;负责撰写论文和研究资料以及负责这篇论文的可靠性。
事实上,这篇论文,就是通信作者的专利了。
而论文的“第一作者”也同样重要,“第一作者”就是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者。
对博士后及资深教授来说,作为第一作者的期刊论文发表是争取基金、职称晋升及续聘时的重要因素。
简单来说区别,“通信作者”是大佬,能带大课题的大佬,相当于导师;
“第一作者”是具体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两个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