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一位位专家、教授来了西北大学。
这次的项目是一个全国范围的合作联合项目,意在促进全国文物科研工作的整体提升。
“苏院士!”
“苏院士您好啊!”
“苏院士!您好帅啊!”
而当苏瑜从车里下来,一群热烈的同学,兴奋地跟他打招呼。
虽然这些学生整天都会抱怨因为苏瑜,他们的教材变厚了、考试难度变大了,但是当真的见到苏瑜本人,他们实在是难掩激动。
“大家好啊!”
苏瑜笑着回复了大家的招呼,被一群同学拥护着,苏瑜觉得还挺满足的,笑着跟几个挤在前面的同学握了握手。
“好想读他的博士啊!”
人群中,一位同学发出了满是羡慕的感叹。
时间马上到5月份了,5月初,就是苏瑜的博士招生工作了,全球各地的天才们,都在紧张的准备着这次的博士面试,谁都想在苏瑜手底下读博。
全球的天才都想读苏瑜的博士,这不但仅仅是因为苏瑜的名声,更关键的是,苏瑜掌握的是一种新的知识。
这种新知识是能够,而且已经在改变世界了。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苏瑜的招生名额刚放出来的时候,全世界有近千万的学生想要申请,现在慢慢的,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被这压力击败了,选择了放弃。
就这样,全球还有超过一百万的学生在坚持着,这是一场很残酷的坚持,因为最终只会有5个同学成功“上岸”的。
简单跟同学们打了招呼,苏瑜带着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专家和教授走进了实验楼。
当然,实验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会。
不过会议很简单,苏瑜的实验方案早就提前发下去了,各位参加本次实验的工作者也早就把实验方案弄懂了,所以经过简单的任务布置和各个小组的认识、交流后,实验就开始了。
本次试验主要是为长存续材料氧化问题上,所以实验主要分为问题分析、氧化材料逆反应修复和材料氧化隔绝涂层制备三个步骤。
实验的关键问题,就是在氧化上,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一直以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