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老师苏瑜的指导下,他的进步是撕裂式的。
对此,苏瑜很满意,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而感受到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进步,董念文对老师越来越尊重了。
小组会议上,当董念文讲解完自己的难题,苏瑜对着其他几位同学开口道:“你们先讨论一下,先理解清楚念文面临的难题到底是什么?”
“明白问题所在,是成功的基础!”
接着,小组开始了激烈的争论,坐在座位上的苏瑜开始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
因为一直就跟进着董念文的项目进度,所以苏瑜对董念文的项目进度把握地很准,甚至提前都已经能推测出董念文面临的难题了。
“好了!”几分钟后,苏瑜叫停了同学们的讨论,对同学们开口道:“下个周的小组组会,我要看到你们对此问题的研究论文!”
虽然这些博士生是跟着苏瑜学数学、物理、材料学、苏瑜材料物理学、武器系统与工程的,但是高等教育的上层,更多的是一种思维逻辑,有这种思维逻辑后,再在各自的学科基础上有所发展。
所以,苏瑜的学生培养就是培养学生们一种思维逻辑,毕竟这些同学都是天才,对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已经把握了。
苏瑜并不需要告诉他们“1+1=2”,而是告诉他们为什么“1+1=2”,让他们带着“1+1=2”的一种思维逻辑,去做“10+2=12”这样的问题。
当然,学霸也是人,也有人的惰性,听到老师的作业,一个个低头丧气的,跟着苏瑜读博,真的好累啊!
简单布置完后,苏瑜开始了董念文问题的讲解,指了指董念文的图表,开口道:“你们现在还是采用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液中的病原生物及其成分,我觉得这一点,是伱们项目的问题所在。”
苏瑜继续开口:“你们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就需要一种新的检测方式,原本的检测方式已经与此不匹配了!”
指出了问题所在后,苏瑜继续开口讲解问题:“
多种原因可能造成隐匿性hbv感染,位于aa124-147的“a”表位是hbsag的免疫优势表位,是当前hbsag检测的主要靶点,hbsag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