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新的“名词解释”、介绍了几个由他和他学生们创造的几个新公式、以及几种新的运算模型,完成了铺垫,就到了最后的整合证明了。
即使听懂报告的人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但是在丝毫不影响整个礼堂的紧张气氛。
而台下,即使没有几个人能听懂他的整体报告,但是他们也知道,要到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虽然大家过的都是同样的时间,但是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
大部分听不懂的,像是周五最后一节课等待放学的学生一样,一会儿看看时间,觉得每一秒都过得好慢;
但是他的导师牛逼啊,他的导师可是苏瑜院士的学生、董念文院士,所以,他很荣幸挤到了最后的位置。
台下,来自东海交通大学的数学专业研三学生项安持,坐在最后排靠门的位置,一边认真的听着“祖师爷”苏瑜的报告,一边兴奋而又快速的在一个厚厚的、已经写满了的本子上写写画画的。
“牛逼啊!”
按理说,作为一个研究生,项安持是没有资格进会场的,更没有资格有座位的。
听着台上“祖师爷”的报告到了最后的关键点,项安持的心脏兴奋的都快要跳出来了,他第一次跟女朋友开房时候的心跳都没有现在这么夸张。
至于苏瑜,他对时间没什么感觉,很快,他的ppt被他讲到了后半部。
“对任意q_1,q_2∈npc,有q_1≤_p q_2且q_2≤_p q_1”
随着苏瑜的认真讲解,整个礼堂会场,却像是划分成了两个世界:
随着“祖师爷”苏瑜的报告临近结尾,项安持用最后一根笔芯的最后一点墨水,在最后一个本子的封面上做着最后的推演:
“
p、np、npc的关系:
p np。
npc np。
如果 pnnpc≠,则p = n”
写到最后一个字母的时候,项安持最后一根笔芯已经没有墨水了,最后一个“p=np”的“p”很是模糊。
听了这一场报告,他用完了7根笔芯,写满了5个厚厚的笔记本,这最后的一步,还是他在笔记本的封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