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播的,全世界大部分的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相关专业,都在组织同学们集体看这一场将会决定人类物理数学走向的辩论。
辩论双方没有激烈的口才碰撞,只是一场场专业化、深度化的辩论报告。
直播间的弹幕已经刷屏了,不管听不懂的,都进来凑个热闹:
“我的天啊,这可控核聚变离我们这么近吗?”
一场接着一场的报告、一场接着一场的数据对比。
“随着知识难度增加和年轻学生的懒散,知识在开始被慢慢垄断了,可能在未来,只有一小撮人掌握着知识,剩下的大部分人,就只掌握着手机了。”
是的,这场辩论不仅仅决定的是可控核聚变“大型化”,还是“小型化”的未来走向,也决定了未来人类数学物理的走向,这一点也是关键的。
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在运行核聚变反应堆的负责人,田子凡院士在该领域的话语权、权威性还是很高的,这场最终的辩论,“青胶糖派”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了。
“这是天书吗?”
“为什么要有争论啊,先走大型化技术路线,技术积累够了,再走小型化技术路线不是很好嘛?”
主报告的会场,虽然表面看起来很平静,就只是像一场接着一场的报告,但是实际上,这里的思维碰撞十分激烈、十分迅速。
苏瑜不敢有任何一丝停顿,因为他害怕他一停,就跟不上报告的节奏了。
多亏他之前把这两本厚厚的论文集在废土世界啃了,不然的话,他现在也根本就跟不上这节奏。
“
其中f du是速度介于u和u+du之间的每3粒子数,1/2u2是动能,k是玻尔兹曼常数
”
讲台上,“青胶糖派”的代表,董念文抛出了一个新的方程,开始了认真的讲解。
坐在台下,看着自己学生的舌战群儒,苏瑜还是很欣慰的。
但是很可惜,虽然大辩论刚进行了一上午,但是苏瑜知道,这场辩论中董念文代表的“青胶糖派”要输了。
很明显,借助着苏瑜在《青胶糖大学数学学会大型化路线论文集》上的论文,大型化路线在这一场辩论中,思路越辩越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