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同僚们,今日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课,我深感荣幸。但今天,我并不打算重复那些大家早已学过,或是即将学到的知识。我想问一问,在场的各位,有多少人了解欧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作战思路的巨大转变?尤其是其中的坦克和飞机,它们即将在未来的战场上占据主流地位。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是……” 说到这儿,周亦云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全场,只见台下众人都屏气敛息,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整个操场一片寂静,只有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旗帜发出 “猎猎” 的声响 。
基于现代兵器下在未来的战场上,大纵深作战理论它将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关键法宝。
周亦云立即让人搬上来了大型黑板书刷刷的边写字边说道,大纵深理论分为三个部分突破理论,追击理论,追击理论,反突击先来说说突破理论,集中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大家要明白,一场战斗的胜负往往在我们选择进攻点的那一刻就已埋下伏笔。我们既可以选择敌人防御最为薄弱之处,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敌人的心脏,轻松撕开他们的防线;也可以选择那些能让各兵种效能最大化发挥的区域,让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紧密配合,发挥出 1+1>2 的强大威力。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像是变更部署过于复杂困难,或者地形条件极为有利时,我们也不妨大胆地向敌人防御最强的地段发起挑战,又或者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深入地形复杂的区域。
但无论如何选择,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工程保障准备,这是我们在这些特殊地段作战的根基。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坦克和飞机就不能使用了,就拿淡水战役来说,在淡水突袭战中我们在总宽度 7-12 的突破地段上,我们集中了 50-80 的步兵和火力,近 70 的炮兵,正是这种兵力的高度集中,让我们在那一战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在汪部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攻克了淡水城。
其中实施强大的突破行动,是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关键环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我们要以配有大量火炮、坦克及航空兵支援的步兵为先锋,让他们成为撕开敌人防御体系的尖兵。当步兵第一梯队师成功突破敌人第一防御地带后,我军快速移动的集群就要协同第二梯队迅速突破第二防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