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桌前,传阅着电报,脸上满是震惊与疑惑。尤其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紧盯着电报,双手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这个在遥远东方被提出的完整理论,与他们正在研究的突破方向不谋而合,却又更为成熟、完善,这怎能不让他震惊不已?
红苏联盟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联系了派驻在广州的外交官,措辞强硬地要求他们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搞清楚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究竟是何人提出,又是如何形成的。一时间,围绕着周亦云的大纵深作战理论,红色联盟军事领域的目光,都悄然聚焦到了黄埔军校这片土地上 。
他们在黄埔军校创建过程中的助力以及积累下的人脉,没费多少周折,便通过军校高层成功联系上了周亦云。
彼时,周亦云正站在讲台上,正在给学生授课。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新颖的军事理念从他口中娓娓道来,台下的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突然,一位教官匆匆走进教室,在教室后排轻声呼唤周亦云,示意他去会议室一趟。周亦云微微一怔,但很快便镇定下来,他有条不紊地将课程内容交接给那位教官,便大步朝着会议室走去。
一路上,周亦云心中暗自揣测着此次会议的目的。当他来到会议室门口时,停下脚步,抬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装,展现出黄埔军人应有的形象。随后,他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声 “报告”,推开门稳步走了进去。
会议室里,气氛略显凝重。周亦云一眼望去,只见军队和政府一众高层几乎都已到场,在人群中,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尤为显眼。这几个老外看到周亦云走进来,不禁微微一愣,眼中满是惊讶,在他们的想象中,提出如此震撼军事理论的人,应是一位历经沧桑、经验丰富的老将,可眼前的周亦云却如此年轻,这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经过众人一番介绍,周亦云这才明白,原来这些老外是红苏联盟顾问,受到国内的命令,让他们带着诚挚的邀请让周亦云能前往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授课。
在红苏联盟的军事体系中,伏龙芝军事学院是顶尖的军事学府,能被邀请到那里讲课,对于大多数军事人才来说,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耀。然而,周亦云听完后,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以即将准备北伐为由,果断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