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那是什么声音?”文学系的林晓,正捧着一本《新青年》,和同学们在校园的榕树下讨论着红色主义,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吸引,众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同学说道:“走出去看看”,随后起身,朝着声音的来源走去。
当他们跑到校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一辆威风凛凛的坦克缓缓开到了校园门口,坦克的炮塔上,一面飘扬的旗帜猎猎作响,上面绣着 国民革命军直属装甲团几个大字。
这时坦克上的士兵正在给周围的同学讲解坦克回答问题,这时坦克兵们突然开始宣布进行招兵,周围沉默了片刻,一声大喊从人群中传出来,“我要参军”林晓边喊便往前挤了进去,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周围的同学们先是一愣,随后,像是被点燃的火种,纷纷响应起来。
坦克兵们在校园门口摆上了征兵台,开始征兵,林晓等人第一批进行了登记,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知道,他们在学校的公告栏上张贴了参军倡议书,一时间校园里面的公告栏前面围满了人,林晓和几个同学站在旁边,向过往的同学们热情地宣传着。“同学们,看看那坦克,那是我们革命胜利的希望,我们不能只在课堂上谈理想,要拿起武器,去为国家、为人民战斗,现在机会就在眼前” 林晓挥舞着手里的宣传单,情绪激昂。
越来越多的同学被打动,纷纷的前往了校园外面的征兵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晚,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里,一场特别的送别会悄然举行。即将参军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憧憬。“此去生死未卜,但我绝不后悔。”林晓举起手中的茶杯,里面盛着清水,权当美酒,“为了革命,为了我们心中的理想,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声音坚定而有力。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充满希望的时代。
这般热烈的场景,在上海的不同学校接连上演。当周亦云拿到参军名单时,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令他颇感意外,报名人数早早便超出了预期。周亦云凝视着名单,神色凝重,对着招兵办的工作人员缓缓说道:“征兵需遵循几大原则。其一,按学生成绩征召,从低往高录;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