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武八年,弘曙那些庶弟皆已长成,胤禟自觉拿不出这么多儿子娶媳妇的聘礼,遂厚着脸皮找泰武帝胤礽帮忙,将二十多个儿子分散出去,有的跑去出海,有的在国内经商,大多子承父业,选择了经商,总之都混的风生水起。
时安后半生可谓自在逍遥。
胤禟忙于公务,和胤禩虽说不是分道扬镳,但关系已不复往昔亲密。
董鄂家更是因为有从龙之功,受到新帝重用,原主的大哥进入兵部,二哥进入礼部,三哥跟着胤禟混的风生水起。
康熙的九子,命运也被改变。
老大胤禔在胤礽支持下,后半生几乎全在四方征战,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老三胤祉也改变被夺爵、囚禁的命运,进入礼部,成为后世有名的教育家,文学家。
老四胤禛自康熙对他们兄弟二人忌惮后,便深知自己已无缘皇位,所幸与新皇关系亲近,提出的各项改革意见皆获采纳,遂于户部兢兢业业,操劳一生。
胤礽鉴于老八胤禩八面玲珑的性格,将他安排至理藩院,任尚书一职,专门负责对外国家的交流,成为后世著名外交家、政治家。
老十胤誐入兵部,负责新火器营。
十三是全能人才,直接被胤礽所重用,代其赴各地公干。
十四则负责征战蒙古等地,成为仅次于胤禔之大将军王。
泰武帝登基后,康熙携自己后宫妃嫔移居畅春园,时安常接宜太妃来府里小住,婆媳间并无龃龉,从宜妃身上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儿子弘曙也甚是孝顺,知道她喜欢听八卦,便时常让自己福晋过来给她解闷。
至于胤禟,因一直忙于政务,加上抄家时受过伤,即使有时安灵液酿制的酒蕴养,寿数还是受到影响,七十岁时,一夜长眠,再未苏醒。
后来,源亲王胤禟的葬礼让京城众人一直津津乐道,葬礼上,儿子孙子加起来两百多人,可谓是子嗣旺盛。
在灵液的滋养下,时安无病无痛的一直活到了八十岁,见证了大清国运昌盛,民众上下一心,见到西方各国对大清的忌惮和敬畏。
最让她开心的就是,那座毗邻的罪恶岛屿,也在泰武六年,被胤禔等人带兵拿下,成为大清的领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