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摸出信封来,主动上交,“您儿子有本事,又挣稿费了。”
张雪梅放下刀,转过身,结果信封打开,往里看了看,一沓大团结,惊喜道:“哟,这得有三四百块吧,你又写了个什么故事啊,挣这么多。”
“嗯,350块,不是跟您说起过么,受我爸启发,写了个老师的故事。我爸呢?”
张雪梅把信封又还给他,笑道:“马上就回来了吧,你爸下午有两节课要上。”
话音刚落,高跃民推开门走了进来。
“哟,咱家大编剧得空回来了啊。”他一进门就调侃高远。
高远走过去,从老爸手里接过人造革皮包,一笑,说:“再大的编剧在您面前也只有一个身份,就是您儿砸,您就别挤兑我了。”
高跃民哈哈大笑,一眼瞅见他左手抓着的信封,“又挣稿费了?”
高远把人造革往桌子上一放,坐下后说道:“就是那篇《李志远》,被北影厂文学部的江淮延老师推荐给《bj文艺》杂志社了,刚才杂志社的张德凝编辑才从我手里拿走了稿子,顺便帮我把稿费带过来了。”
“那个中篇啊,写得不错,思想很深刻,也很有批判性,什么时候能出版?”
“这我还真没问,估计这个月差不多吧,我听说各家报社、杂志社都缺稿子,为了争抢作者资源,就差上演全武行了。”
高跃民笑了,“确实如此,我们学院文学专业的同学们但凡会写几句歪诗,就会遭到杂志社编辑们的围堵,编辑们争先恐后跟他们约稿。
自打开春儿以来,明显能感觉到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文人墨客们不再像前些年那样畏畏缩缩,他们更敢说更敢写了。
前几天,我无意中翻到了一篇川蜀籍作家发表于《人民文学》的文章,叫《班主任》,看完以后感慨良多啊。
这篇小说深刻的批判性与揭露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知道了,刘心武的作品嘛。
后世被誉打响为“伤痕文学”的头一炮。
高远也看过这篇小说,对小说内容就不多讲了,敏感的描写太多了,容易404。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拉开了伤痕文学大行其道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