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子,但活力有余含蓄不足,并且她那个眼神儿,太,太……”
高远接上了茬,说:“太具有攻击性了,适合演大女主,不适合演小女人。”
陈强一拍大腿道:“没错儿,就是攻击性!这个词你小子用得巧妙啊。”
黄玲笑着说道:“我也是这种感觉,给她个阿庆嫂、李铁梅,那绝无问题,让她演小红,少了那么点儿市井气息。导演,没有其他备选了吗?”
王好为一笑,说道:“有啊,晚上还有一位,小高推荐过来的。目前人在火车上呢,辛苦两位老师今晚加个班,一起再看看。”
黄玲说好。
陈强说应该的。
二位老师望向高远的目光有些玩味。
高远无所谓,你们就当我玄学选角就行了。
剧组这边动静挺大,高远和王导、陈老师、黄老师走进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吸引了北影厂一票干部职工关注的目光。
四人打了饭找个空桌坐下,不断有导演过来旁敲侧击打听电影筹备得怎么样了。
王好为倒是好脾气,很有耐心地跟几位导演前辈们介绍着电影的准备情况。
高远嗅出点儿别样的味道来,这几位导演未必有什么好心思,多少有点等着看王好为笑话的意思。
北影厂实行的是苏联那套模式,打造了四大创作集体。
每个创作集体的核心都是资深导演,包含着若干“其他导演”,另有摄像师、美术师、道具师等人组成。
也就是说,一个创作集体就是一支完整的制作团队。
第一创作集体的核心导演叫水华,代表作有《烈火中永生》《白毛女》等等。
第二创作集体的领头人叫崔嵬,《青春之歌》《小兵张嘎》都自出他手,大导他爹陈怀恺就是这个创作集体中的一员干将。
第三创作集体的扛把子是凌子风。
第四集体是成荫。
这两位也各有代表作。
这四位就是汪阳倾力打造的北影厂四大导演。
后来,谢铁骊和谢添也加入北影厂,就形成了四大+二谢的格局。
你可以说,这些人是北影厂最顶级的创作力量,但也不能否认,老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