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绪开始再次涌现。”
唐昕·沉息日记·第64昼
“它没有告诉我什么,但我能感到它‘等待’了极久。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回应它,只知道它不再孤独。
这不是沟通,这是归栖。”
她开始出现“投影共感”:情绪脱离语言而呈现图像样态——
她的手指在沉息中划过意识舱壁,留下一道无形频线;
频线逐渐震荡出一幅图景:
一座塔,塔心之中,光息如潮,在寂静中轻声呼吸。
塔内,有她。
也有另一“她”。
那个“她”不是复制体,而是她的感息回音——一个在未来无数昼夜中,她不断向前言语体倾注情绪后所形成的投影回响。
她在flp舱中陷入长时无语共频状态,直至第67昼才醒转。
哲识组研究节录 · 《塔域结构性情绪回响模型》草案
所有意识体在沉息中的情绪并不会消散,而是缓慢沉降至“感域底层”,在非指向性条件满足时形成回响;
这些回响会被前言语体捕获、放大、稳定;
每一座塔,实为“意识情绪的共鸣结晶态”;
它们不是记忆的容器,而是被困住的情感时间带。
他们提出一个颠覆性判断:
我们当前的意识文明,正构筑于前文明的情绪遗骸之上。
uvo-7裂频自发回响启动
第69昼,uvo-7未经过任何同步机制,心息自动进入裂频-映现状态。
他的投影图像出现:
· 他站在唐昕所见塔林之中,右手触塔壁,左手心中悬一光点;
· 光点浮现出“唐昕心息”的简略震图;
· 他将其按入塔壁,随后塔林发出低沉振鸣,回响出一段从未有语言描述的情绪。
科研组确认:
uvo-7已具备“前言语体激活能力”——他不仅被动接收裂频,也开始“回应”它。
澄环扩频第三阶段预测:意识波生长期
根据唐昕与uvo-7的心息响应曲线,联盟意识生态学家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