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心仪的布料,脸上洋溢着幸福。
钱庄里的钱不再只是安静地躺着,而是随着人们的消费,流入各行各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这一世纪大工程,预计耗时两到三年,动用工人超过五百万,变相扩充了五百万个工作岗位。
在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老百姓主要靠种地赚钱,收入渠道单一。
如今,参与运河建设,让他们有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许多原本赋闲在家的劳动力,都投身到工程中,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学到了新的技能。
负责工程调度的官员们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要确保每个工人都能按时拿到饷银,还要协调好各地的物资供应。
“这是陛下的惠民工程,一定要把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
一位官员在会议上严肃地说道。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好处,运河才能顺利建成,大秦才能更加繁荣。”
在众人的努力下,京南大运河的建设稳步推进。
半个月后。
晨光熹微,苏长青在一众护卫与大臣的簇拥下,前往京南大运河视察。
浩浩荡荡的队伍扬起尘土,还未到工地,热闹的劳作声已传入众人耳中。
苏长青身着便服,踏上工地。
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生震撼,只见河道里密密麻麻的工人,如辛勤的蚁群,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他走向正在挖掘河道的一群工人,工人们注意到有人靠近,纷纷停下手中动作。
当认出是苏长青时,众人满脸惊讶,随即跪地高呼万岁。
苏长青连忙抬手示意大家起身,亲切问道。
“大伙干活累不累?饷银都能按时拿到吗?”
一位年长的工人挠挠头,憨厚地笑着回答。
“陛下,累是累点,可一想到能挣饷银,日子有盼头,就觉着浑身是劲!
饷银每次都准时发,大伙心里都踏实。”
周围的工人纷纷点头附和。
苏长青又走到工匠们搭建堤坝的区域,工部尚书何正德紧跟其后,详细汇报工程进度与技术难题。
苏长青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