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贺得胜归来时,饶是原主那般的世子纨绔,也纷纷上街仰望膜拜,故此,萧亦山才能记得杨贺面容。
这时,众人间一名体态肥硕的男子说道:“文远,我等不是怕首辅大人,而是不想给杨公引来麻烦。”
“就是,杜文远,你也收着一点,今后之事,杨公自然是有打算。”另一人说道。
那杜召杜文远还想说什么,杨贺却笑着轻轻拍了拍他:
“今日不是来陪我到江边散心吗?怎么又开始说这些?我还等着听你作诗呢。”
杜文远这才没有再提,转而说道:“杨公,听说您儒道五品已经完满,进入四品,应该也指日可待了吧?”
杨贺往前走去,身形如鹤,极为优雅,他淡淡道:
“先前追击倭贼,我于以海岛上有所感悟,以儒法在山崖上写下一片诗文,当时,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我自觉立刻便要突破至儒道第四层,然而终究差了一丝意境,可惜了。”
身后众人听完,不由得一阵叹息。
他们都是修行儒道之人,深知那差的一丝意境,有时候就是一张纸,但更多的时候,却像是一道天堑,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逾越。
见众人面色,杨贺又笑道:“别一个个哭丧着脸,你等若是今日作出绝佳诗赋,通过感悟,我在此晋升也并非不可能。”
先前那胖子名叫徐让,他上前一步,冲杨贺拱手:“杨公,那徐某就先献丑了。”
“孟贤过谦了,你的诗,我一直是颇为欣赏的。”
杨贺说完,徐让抖了抖手,望着眼前宽阔江面便道:
“帝江春岁漫漫流。”
一行人听完,大都纷纷捻须闭眼,开始仔细品位。
儒道便是如此,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听到一句惊世骇俗之语,若是把握时机,莫说一篇长赋,就是一句诗,也有可能令自己境界飞升。
当然,若自己能作出佳句,对境界的提升将会更为巨大。
萧亦山在远处听着,心想:“第一句还勉勉强强吧,像是初中生能写出来,不过这个时代好像也没什么好诗词。
我虽然是个学渣,但等开启自己儒道之后,课本里学到的诗词也足够我慢慢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