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有罪重罚,有功激赏,公正严明。如此,则官吏无贪,庶民无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奋勇立功,个个避罪求赏,朝野形成浩然正气,则国家不怒自威。秦人厚重坚韧,若元气养成,则必将大出于天下!”
“好!”左庶长嬴虔拍案而起,“先生之言,大长秦人志气!舜帝当年赐给我嬴氏祖先皂游时,就曾预言,嬴氏一族必将大出于天下。不想千年之后被先生道出,大大吉兆也!秦国强大,必将应在先生之手。诸位以为如何?”
“好!吉兆!”话音落点,政事堂一片激昂。
卫鞅的这句话,是流传在老秦人中间的一个久远的部族记忆。说的是嬴秦先祖大费与大禹共同治水有功,舜帝隆重赐给嬴氏部族以皂游大旗,并预言:“尔族,后将大出天下!”多少年来,这个故事在嬴秦部族中代代流传,人人坚信舜帝的预言终有一朝会变成真实。这句话,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那句话一起,构成了秦人的精神支柱,构成了秦人的献身传统。卫鞅此言一出,左庶长嬴虔心念电闪,立即将它生发于神圣誓言和神秘启示,谁人不觉振奋,谁又能在久远的部族精神面前不昂扬呼应?
峰回路转,秦孝公没想到如此突然变化,竟将激烈对峙瞬间融会在了一种壮烈久远的誓言中,天意也。仔细思忖,孝公微笑道:“如此吉兆,自当庆贺。然大出天下,终须一步一步走来。客卿方才所述变法大计,诸位尚须仔细计议才是。”又是片刻沉默,秦孝公看着甘龙笑道:“今日朝会,事先未与太师及诸位大臣商议,为的就是一体同商。不知太师以为如何?”
甘龙见国君委婉解释,心中稍觉舒坦,心绪沉重地说:“变法事大。变得不好,国无宁日。越是大变,越是多有利害冲突。以秦国时下而论,不变法犹可为之。一旦变法,朝野动荡,若有战事,只怕有亡国之危。况且,圣贤治国,法度宜静不宜变,民风宜古不宜今。因循旧制,稳定之道也。官吏熟悉旧规,民众安心旧习,此为万古之道也。今日,不求自安而求自乱,老臣委实不解。”
卫鞅心下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论战开始。
卫鞅从容笑道:“太师饱学之士,何以出此世俗之言?庸人安于世故,学人溺于所习。若人皆守此心态,今日犹在三皇五帝时也。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