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了,若因行猎不见,传扬开去可是大损声望。魏国正当用人之际,如何拒绝得这样一个招牌人物?思忖有顷,魏惠王无可奈何地笑笑:“撤销行猎,仪仗迎接孟夫子。”片刻之间,早已准备好的行猎鼓乐手列队奏乐,王宫中门大开,魏惠王率领陪猎大臣迎出宫来,一切就便,快捷非常。
如此声势,却使孟子大吃了一惊。
列国奔波多年,孟子来魏国不知多少次了。儒家为政主张已经是天下皆知,无论大国小国,虽然无人敢用儒家执政,却也没有哪个国家想开罪于这个极擅口诛笔伐的难缠学派。时间一长,孟子明白了此中奥妙,打消了出仕念头,只将游历天下看作讲学传道的生涯。各国君臣也看出了奥妙,对孟子师生不再心怀芥蒂,乐得为自己博个礼贤下士的名望。如此一来,儒家竟与各国君臣奇妙地融洽了起来,举凡所过国家,都是一番祥和隆重的礼遇,国君不问政事,孟子只谈学问,酬酢罢了双方皆大欢喜而散。
这次,孟子回归鲁国故里,路经大梁,本无意拜见魏惠王。孟子对这些徒有声势而不涉实际的应酬,也有些不耐。但是,在路上却听到一个消息:魏惠王要出大梁行猎三日。孟子突发心思:既然王要出猎,不妨前去拜望,既免去了应酬之苦,又还了魏惠王平素对孟子礼敬有加的情谊,岂不妙哉!当年,孔子不想与阳货交往,又脱不得礼仪,故意在阳货不在家时前去回拜,结果是两全其美。今日之拜见魏惠王,正与孔老夫子见阳货有异曲同工之妙。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偏魏惠王因迁都大梁后首次出猎,改了王猎出发时辰,恰逢孟子前来拜会,便就势行事,大张旗鼓地开中门率群臣迎接孟子。这一番意外,如何不让正在为虚访谋划悠然自得的孟子大为惊讶。孟子学生们也压根没想到会有这场突如其来的隆重礼遇,一个个被礼宾官员们侍奉得方寸大乱。最后总算是纷纷聚合到偏殿,开始了接风酒宴。
酬酢反复,礼让再三,孟子依然淡淡漠漠,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没有往日高谈阔论的兴致。魏惠王历来是应酬高手,善开话题,见孟子落落寡欢,便关切地问起孟子在齐境况。孟子见问,不胜感慨,说已经辞了稷下学宫的馆爵,准备回鲁国兴办学宫了。魏惠王大为兴奋,立即劝孟子来魏国兴办学宫,职任学宫令,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