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王与中山狼一般无二。韩宣惠王虽然没有破口,也阴沉沉当场撕碎了国书。一场“五国相王”的同盟霸主梦,就这样轻易破灭了。魏国非但没能争回老霸光环,反而引起了赵、燕、韩三国的强烈愤懑,也使齐、楚两个老牌王国大为不满。
自此,天下大混战在各方愤懑中骤然爆发了。
齐威王将魏国径自发动“五国相王”视为对齐国霸权的挑战,立即打出了反对中山国称王的旗号,对燕、赵两国发出国书:“与中山狼并王,耻莫大焉!愿与两国起兵,灭此朝食!”赵肃侯立即发兵南下,进攻魏国的黄城[1]。北面的燕国却突然破脸,立即在背后偷袭赵国。赵国手忙脚乱,连忙从魏国撤军,与燕国打在了一起。中山国新近称王,乐得为大国互斗火上浇油,毫不犹豫地发兵偷袭了燕国。燕国两面受敌,非但被中山夺取了三座城池,又被赵国杀得大败。韩国见魏国陷入纠缠,立即夺了魏国西南两座小城,又在回兵途中顺路夺了宋国两座城池。韩宣惠王自感雪耻,下令举国欢庆。
宋国新王立即趁着乱象,突然奇袭滕国,一举灭了只有三座城池的滕国,又接连攻取了齐国一城,再接着灭了临近只有五座城池的薛国。除了鲁国,宋国一口气吞灭了齐国后院两个小国,实力猛然膨胀起来。宋偃宣布要趁势南下灭楚,成就殷商帝业。楚国立即发兵攻宋,不想竟在淮水北岸败给了宋国。楚威王大怒,认为魏国在背后支持宋桀,发誓要与魏国一决雌雄。如此乱象由五国相王而起,气得魏惠王像吞了一只苍蝇,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唯有强大的秦国不与任何邦国结盟,游离于中原乱象之外,不声不响结结实实地打了几仗,给山东六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威慑。第一战是秦楚大战,奇袭郢都。楚军大败,举国震恐,楚国被迫迁都。第二战,攻取韩国宜阳[2],夺得韩国铁山。第三战,夺取魏国崤山区域,全面控制函谷关所在的大崤山地带。
对秦国战事的前期谋划,司马错始终在壮大根基上做文章。楚国房陵是粮仓,韩国宜阳是铁山。紧接着,司马错看准了夺取崤山这步棋。崤山是与秦、魏、周、韩、楚五国都大有干系的要塞山地。崤山地带的咽喉要塞就有三处——东边函谷关、南边武关、西边桃林塞[3]。对于这五国,崤山都有门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