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四、白起求战激楚 大火焚烧彝陵(2/3)
落邦国,“光融天下”,帝喾赐号“祝融”。祝,大也;融,明也;祝融者,大明天下之意也。后世以祝融为火神,楚人也就成了火神的后裔。到了殷商末期,祝融后裔部族做了西部诸侯周文王的臣子,被封在了一片多熊之地,以猎熊为生。不知何年,这个部族也姓了熊。事周四代之后,熊氏部族出了个雄心勃勃的首领——熊绎。熊绎不甘臣服周邦,率领部族向西南茫茫大山迁徙,一直走到了峡江两岸山地,才定居下来艰难谋生。这时,周已灭商,周武王也死了。熊绎派使向周王请求诸侯封号,周成王君臣心存轻蔑,赐熊绎封号为“楚蛮”,子爵,算是最低等级的附庸之邦。实际上,仅仅赐了一个表示极大蔑视的封号而已。后来,不知何种因由,熊氏轴心部族又改了“芈”姓,将部族城邑建在了长江南岸的丹阳,就是后来的屈氏故乡——秭归。

    自熊绎开始,熊氏部族有了“楚”这个后来成为国号的自称。

    从字意说,楚从荆,意为从山林之中走出的人。从此有了楚人政权,并开始以诸侯名义自立于天下。楚人追认熊绎为先王,将熊绎陵寝称为先王陵。熊绎的陵墓,便是彝山。彝山连绵横亘峡江出口与丹阳之间,先后埋葬了熊绎之后的十几代先王。于是,彝陵成了楚人妇孺皆知的名号。后来修建的峡江要塞,也自然而然地叫作了彝陵。彝陵是一个陵群,从西向东依着山势展开,连绵数十里。当时,既要陵墓壮观,又受人力限制,于是楚人依山为陵,灵柩葬于山腹,将高耸的山头做了接天的陵顶;而后再圈造陵园,石阙石俑石宫殿耸立地面,自成一座高墙包围的松柏园林。如此每个山头一座先王陵,绵延逶迤松柏苍翠,整个彝山都成了茫茫楚王陵。

    “鸟!得老子一阵工夫整治。”王陵狠狠骂了一句。

    次日王陵下令:水陆两军一万兵士,先向彝山搬运猛火油,再将铁锤锹耒等诸般工具运上山头。忙得一日诸事就绪,王陵下令每座陵园守定八百名士兵,先向陵园宫殿关节处浇满猛火油,而后按照号令一齐举火。部署就绪,号角齐鸣,各个山头同时燃起大火,连绵苍翠的千年古松柏林油脂丰满,一经火头,倏忽之间汪洋火海,峡江天空烟火蒸腾松香弥漫,一时蔚为奇观。

    旬日之间,大火方才渐渐熄灭。王陵带着一千骑士上山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