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否矫书[3],亦未可知!”
虽说愤激之词难免偏颇,然蔡泽这番话委实说得肃杀至极,直将吕不韦打一个“谋君矫书”的灭族罪嫌疑。吕不韦纵然清楚这个老人心病何在,也不能不先刹住蔡泽这股疯焰,当下冷冷道:“纲成君固是丞相,然并非开府独领,而是与太子嬴异人共领相权。秦王弥留,召君亦可,不召君亦可,何来必然之说?吕不韦虽非丞相,却是太子左傅。秦王弥留,托后为大。纲成君扪心自问:吕不韦与君,谁与太子更为相得?”
“……”蔡泽呼哧呼哧喘息着无话。
吕不韦和缓语气道:“况且,不韦也是三更被人唤起,朦胧仓促不知所以。四更赶到章台,未到五更秦王撒手。华阳后多有微妙。太子无以措手足。吕不韦仓促安定章台乱局,纵想知会纲成君,哪里却有片刻时机?”
“秦国绝情,老夫挂冠去矣!”蔡泽一叹,愤然沮丧尽在其中。
“恕我直言,纲成君有失偏颇也。”
吕不韦慨然正色,决意要在这关节点上,将话说开说透,“名士但入政途,权力功业之大小,既在其人之才,亦在诸般遇合。譬如商君、张仪、范雎者,才堪砥柱,又逢雄主,更在国势扩张之时,方得风云际会而成赫赫功业。所谓时也势也,此之谓也。君以计然名士之身入秦,却正当秦国收势,修养民力,对外止兵,对内息工,举国唯奉公守法,生聚国力而已。当此之时,既无统筹军政对外争霸之可能,又无整治关中大修水利从而一展计然大才之机遇。君所能为者,皆清要政事也。君怀壮志入秦,二十年无赫赫建树,耿耿于怀,不韦诚能体察也。然则,此乃时势使然,非两代秦王不委君重任也。君自思量:自昭襄王任君为相,可有一宗军国大事避君而行?纵是不韦在邯郸秘密襄助嬴异人之举,君亦奉昭襄王密书遥遥运筹。凡此等等,若非功业,足下何以在尚功秦国封为最高爵位?昭襄王一生铁面护法,不曾空赏一人,莫非足下偏能以‘人未尽才’而得封君乎!究其竟,君虽无壮举,然却有非常时期应急之功。当此之时,君本当以老臣谋国之风,垂范朝野,以封君相职做纷纭乱局之中流砥柱。偏君耿耿于首相之权,孜孜于宏大功业,偏颇有加。事事求预闻机密,件件做权力计较,不若刻舟求剑乎!秦王痼疾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