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论之,我军扼守井陉山,未必不能胜秦!”李牧振作,拄剑指点地图道:“我军虽舍其长,地形之险可补之。秦军虽张其势,地形之险可弱之。要紧处在于,诸位将军务须将我军何以舍其长而守其短之大势之理,明白晓谕各部将士,务使将士不觉憋屈,顽韧防守。但有士气,必能抗秦!”
“愿闻将令!”举厅大将奋然振作。
“好!诸将听令。”李牧军令一如既往地简单明确,“旬日之内,各部依照防守地势划分,各自修造坚壁沟垒,多聚滚木礌石弓弩箭镞。工匠营疏通水道,务使井陉水流入各部营垒。军器营务须加紧打造弓弩箭镞,并各色防守器械。辎重营执大将军令,立即赶赴腹地郡县,督运粮草!秦军到来之时,不得中军将令,任何一部不得擅自出战。但有违令者,军法从事!”
“谨奉将令!”
战地幕府会商之后,赵军营地立马沸腾起来。
夏末秋初,王翦大军压到了井陉山地带。
王翦主力大军二十万,分作五大营地,在井陉口之外的两条河流的中间地带驻扎。这两条河流不大,一曰桃水,一曰绵蔓水,绵蔓水是桃水的支流。以位置论,绵蔓水最靠近井陉关,桃水则在其西,两水间距大约百里[3]。大军久战,水源与粮草同等重要。王翦行兵布战极是缜密,整训新军之际,已派出斥候数百名轮番入赵,对有可能进军的所有通道的水源分布都做了备细踏勘,一一绘制了地图。出兵之先,王翦又对既定的三条进军通道派出反复巡查的斥候,多方监视各路水源的盈缩变化,随时为大军驻扎地提供决断依据。
依据事先早已踏勘好的地形,王翦主力大军分为五座营垒驻扎:
第一座前军营垒,驻扎距井陉口里之遥的两侧山地,直接对井陉关做攻关大战。第二第三营垒,距前军五里之遥,分东营、西营分别驻扎绵蔓水两岸。东营为右军大将冯劫部三万,西营为弓弩兼步军大将冯去疾部三万。王翦给这两军的军令是:随时策应前军攻坚,并封锁有可能从外围进入井陉山救援的赵国边军,掩护并保障前军的攻关战事无后顾之忧。
第四座营垒,距两冯营垒十里,驻扎在靠近桃水的河谷地带。这是王翦的中军主力八万,是步骑混编的精锐大军,营地东西展开,做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