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四、诸侯制郡县制 帝国朝野争鸣天下治式(5/9)
中国族群自远古以来,即有浓厚的野议之风,也有许多相应的上达形式。战国之世,重视野议之风犹在。庶民野议但以上书方式呈现,往往是最为重大的民议,甚或被视为某种天意。当此重大朝会,陡然出现野议奏章,此间意蕴难以逆料,大殿群臣立即静如幽谷。

    “既有野议奏章,当殿宣读可也。”皇帝说话了。

    “臣遵诏。”叔孙通展开一卷,高声念诵起来,“臣等山东游士二百一十三人,启奏皇帝陛下:大乱初定,天下思治,流民思归。我等布衣游学之士,痛感天下失治之苦。为此,恳望皇帝陛下封建诸侯,我等愿各为良辅,使四方有治,使黔首有归。如此,则天下大幸也!”念诵完毕,叔孙通高声补充道,“民心即天心。士为天下根本,得士之心者得天下。臣赞同天下士子之议!”

    “臣等赞同游士奏章!”博士席一片呼应。

    “群小私心罢了,谈何天心天意?”文臣区突兀一句冷笑揶揄。

    “何人之言,诛心乎!论政乎!”叔孙通高声顶了回来。

    “老夫顿弱!答之足下。”

    顿弱虽见苍老,精神依旧矍铄,离开侯爵座案站到了空阔处,破例地没有面对皇帝,却面对着沉沉座案区高声道:“诸位连同老夫在内,十有八九都曾是布衣之士游学列国。此战国之风也,入仕之道也,原本好事。然则,战国士风雄强坦荡,无论政见如何,所论皆发自本心。是故,合则留,不合则去。今日,二百一十三名士子论政上书,异口同声赞同封建诸侯,独无一人异议,岂非咄咄怪事乎!其间因由,不言自明。今六国皆灭,一班狗苟蝇营之士失却奔走依托,又自觉才具不堪为国家大用,于是乎,唯求天下诸侯多多,好谋一立身之地。人求立身生计,原本无可指责。不合此等人物,偏以玩弄天下大计为快,以民议天心为名,实谋一己之出路,诚非私哉!诸位且说,老夫之论,诛心耶?论政耶?”顿弱原本战国末期名家名士,桀骜不驯,当年以见秦王不拜而名闻天下。此时一片言论不做奏对,全然论战之词,一时大见风采,举殿入神沉寂,忘记了喝彩。

    “不,不是诛心,也不是论政!”叔孙通红脸嚷嚷,引来一片笑声。

    “此等野议,臣等以为不说也罢。”文臣席几人高声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