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三、隆冬时节 嬴政皇帝与李斯丞相(4/7)
李斯连防患未然未雨绸缪这样的谋划意识都没有了?那究竟是何等原因,使李斯一直没有提出这个如此重大的失误?嬴政皇帝一时想不明白了。

    自李斯用事以来,二十余年中,李斯始终与自己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即或反复回想,嬴政皇帝仍然想不出,李斯与自己曾经有过何等重大歧见。当然,《谏逐客书》那次不算。那时,李斯还没有进入中枢。嬴政皇帝曾经为此深为欣慰,几乎时常有一种先祖孝公与商君的君臣知己的感喟。若非如此,皇室如何能与李斯家族结成互婚互嫁的多重联姻关系?嬴政皇帝,自来秉性刚烈明澈,若非深感投合,绝不会基于巩固权力去结婚姻之盟。在嬴政皇帝内心,也从来没有将这种君臣私谊带入国政。也就是说,从来没有因为姻亲关系,而不加辨识地认可过李斯。每次大事都能契合,实在是李斯与自己太一致了,一致得如同一个人。

    在整个帝国群臣中,只有李斯做到了这一点,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当年老臣一个个数来,谁没有与自己这个皇帝有过政见争执?确实,独独李斯没有过……且慢,这,正常吗?

    心头一闪念,嬴政皇帝吓了一跳,耳畔蓦然响起王贲的临终遗言:“丞相李斯,斡旋之心太重,一己之心太过……”莫非,李斯二十余年与自己这个君王的惊人一致,是刻意的,是时时事事处处留心的结果?笑谈,不能如此想!果真如此,权力机谋之神秘,岂非不可思议了?且慢,换个站角想想。李斯不是机谋,而仅仅是畏惧自己这个君王变幻莫测,谨慎从事?毕竟,李斯并没有附和过自己的明显错失,也没有附和过某些特定事件。譬如,用李信为大将灭楚,是一次明显错失;李斯没有附和,当然也没有反对;当年软禁太后,灭赵之后默许赵高杀戮太后家族昔年在邯郸的所有仇怨之家,这两件事,李斯也都没有附和。李斯与自己一致的,都是被事实证明了的正当决断。既然如此,夫复何言?

    一时之间,嬴政皇帝又想不明白了……

    三日之后,皇帝再次召见了李斯。

    窗外大雪纷飞,君臣两人围着木炭火通红的大燎炉对坐着,一边啜着热腾腾的黄米酒,一边低声地说着。嬴政皇帝没有提说上次会谈一个字,只坦诚地对李斯说了来春准备出巡的打算,要李斯预为谋划。李斯既随和